一場期盼已久的雨,飄落在地處沙漠邊緣的沙特首都利雅得,人們稱“喜雨迎貴賓”。
這一天是12月7日,是沙特和很多阿拉伯國家矚目的一天,是“尊貴的中國客人來到阿拉伯半島的時候”。
專機降落,機艙門打開,習近平主席健步走出。幾乎同一時刻,禮賓護衛(wèi)機從蒼穹呼嘯而過,拉出象征中國國旗的紅黃兩色彩帶;利雅得上空,21響禮炮聲震云霄。
中共二十大召開后,中國國家元首的首次中東之行,拉開了帷幕。
有沙特媒體將3天的豐富行程,形容為“三環(huán)峰會”。
中沙層面,習近平主席應邀對沙特進行國事訪問,也是二十大后習主席的首個國事訪問。
中海層面,首屆中國-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峰會召開,中國同這一次區(qū)域組織深度互動,里程碑意義載入史冊。
中阿層面,首屆中國-阿拉伯國家峰會,被稱為“新中國成立以來,中國面向中東外交的重大創(chuàng)舉”,是“中阿關系劃時代的里程碑”。
伙伴握手的時刻,全方位、多層次、寬領域的中阿合作新格局,正徐徐鋪展。
如何定義中沙關系?既需鑒往知來,也要有宏闊的全局思維。
習近平主席在同穆罕默德王儲兼首相會談時,用三個重要予以定義。他指出,沙特是阿拉伯世界和伊斯蘭世界的重要一員,也是多極化世界中一支重要的獨立力量,是中國在中東地區(qū)的重要戰(zhàn)略伙伴。 這席話,同今年4月習近平主席的一個論斷一脈相承:“當前,國際和地區(qū)形勢深刻復雜演變,中沙關系戰(zhàn)略性、全局性更加凸顯。”
翻開此次訪問期間通過的中沙聯(lián)合聲明,雙邊、地區(qū)、國際合作層次豐富、包羅萬象。兩個相距遙遠的國家,為何能跨越山海,彼此信任并飽含期待?
沙特通訊社用了一組數據來佐證:1990年兩國建交時,雙邊貿易額約為5億美元;2000年躍升至約30億美元;2021年達873.1億美元。而2022年前十個月,兩國貿易額達970億美元,同比增長37.4%。
同穆罕默德王儲兼首相的會談內容豐富,延長許久。2016年4月,沙特啟動“2030愿景”,尋求在15年的時間里實現經濟社會多元化轉型。共建“一帶一路”倡議和沙特“2030愿景”深度對接,雙方合作天地廣闊。
而“落在實處”正是兩國關系的特點之一。習近平主席在會見中對薩勒曼國王說,我高興地看到,我們就發(fā)展中沙關系達成的重要共識,都正在轉化成為實實在在的合作成果。
沙特是最早響應共建“一帶一路”倡議的國家之一。位于阿拉伯半島中部的利雅得,古時就是往來商隊的驛站中心。鄭和云帆高張,遠航到吉達、麥地那等地,更是至今為人們樂道。
而今,新時代的絲綢之路正聯(lián)通彼此。沙特第一條輕軌鐵路麥加輕軌、西部小城的延布煉廠、和福建合作的古雷乙烯石化項目、吉贊產業(yè)集聚區(qū)、紅海公用基礎設施項目,還有5G通信、合作探月……“我們去的時候面對一片荒漠,走的時候留下一片熱鬧。”中國建設者的感言也是中沙合作的生動寫照。
此次,雙方決定將中沙高級別聯(lián)合委員會牽頭人級別提升至總理級,顯示了雙方對下一步合作的高度重視。面對習近平主席,穆罕默德王儲兼首相再三表達一份期待:“您的來訪必將推動沙中關系邁上新臺階”“我對沙中關系前景充滿信心”。
“高度互補”,是習近平主席深刻洞察的另一條“歸根于”。一家外媒如此形容中海合作:“一個是最大全球市場,一個是最大能源供給地,幾乎是如拼積木般拼接契合。”
一組數據生動佐證:中國長期保持海合會第一大貿易伙伴地位,去年中海貿易額逆勢增長44%。2021年中國前十大石油進口來源國中,海合會國家占據四席。
中海合作的經濟協(xié)同效應,正不斷注入新的時代內涵。一方,是地區(qū)經濟發(fā)展的高地和改革轉型的先行地;一方,是創(chuàng)新、協(xié)調、綠色、開放、共享的新發(fā)展理念,迸發(fā)出前所未有的合作勢能。
習近平主席主旨講話中提出的“五大合作領域”,處處聚焦合作新格局、新突破。
比如,能源合作方面,“開展油氣貿易人民幣結算”;金融投資領域,推進數字貨幣、綠色發(fā)展;科技合作板塊,5G、6G、大數據、云計算令人目不暇接;太空合作領域,習近平主席向海合會國家發(fā)出邀約:歡迎海合會國家航天員進入中國空間站,歡迎海方參與中國航天任務搭載合作。
來源:中國長安網